《找质数》教学反思

时间:2024-08-23 16:50:07
《找质数》教学反思

《找质数》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找质数》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找质数》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在《找因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内容,进一步学习如何判断一个非零自然数是不是质数的方法。同样的我利用用相同小正方形拼成长方体的方法,让学生分别找出2-12个小正方形可以拼成几个不同的长方形的方法,分别找出2-12的因数各是多少,并汇成表格,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更加清楚,明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总结,谈论,将以上数字分为两大内容,一种是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和至少3个因数以上的数。由教师引导出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质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及其他的因数叫做合数。然后出乎意料的是,在我没进入下一个探究过程的时候,有学生提出怎么没把1算进去,这让我满是欢喜,然后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对1是不是质数进行了投票,并让不同意见的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进一步得出1的因数只有1,所以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概念。然后结合找因数的方法中,总结出100以内所有质数的方法,得出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并要求大家熟记。

但是对于这一节课的教学,质数和合数的意义比较抽象,找质数不象找奇数、偶数和找因数那样好判断,因此学生学习起来会很困难,因此我在教学时格外注意学生找质数的方法的多样性,并给予鼓励。在教学过程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中不单单是将学习的目标活生生施加在学生身上,更应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性,理解数学的价值。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与自觉性,让学生与知识冲突,从而更加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

《找质数》教学反思2

“找质数”这一部分知识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不多,所以学生十分困难用自己的经验进行知识的建构。因此,为了在教学中使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质数、合数的概念,本节课的设计以数学活动为主。

1.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认知活动将受课堂情绪因素的影响,宽松活跃、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能使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催化剂。在教学中,建立师生间的平等、和谐的友好伙伴关系,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创新。因此,本课以做拼图游戏引入,学生很快地进入了角色,通过评选冠军,让学生产生争议,“我们组有11块小正方形,只能写出一个乘法算式。只有一种设计方案。”说明比赛不公平,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为什么有的组设计多,而有的组只有一种设计方案?”使学生在活动中引出质数、合数的概念,教学反思《《找质数》教学反思》。

2.采用小组合作形式,为思维的发展提供前提

在学生解决问题的探索中,充分留足学生的思考时间,让他们在联想猜测,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得出正确结论。小组合作不要仅仅流于形式,要有详细的分工,真正达到合作交流的目的。讨论的问题要有价值,避免一问一答。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学生良好合作习惯的培养。

3.新颖的活动设计

本节课的练习也采用了游戏的形式,目的性强,学生乐于参加。“叫号游戏”促进学生建立了新旧知识的联系,能正确的区分奇数、偶数、质数、合数。“自我介绍游戏”使学生全面认识一些自然数的特性,如:我是20号。它是偶数,也是合数,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5整除。“动脑筋出教室”也使学生的下课形式变得新颖。

在数学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归纳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证明,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及数学结论的确切。

《找质数》教学反思3

本节课是概念教学——认识质数和合数,是对自然数的进一步细化的认识,质数和合数反映的是一个非零自然数的因数的个数的特征,本质还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然后归纳总结出概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和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是课堂学习的重要任务,也是培养数学能力的前提。儿童形成数学概念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要进行多种复杂的心里活动,通过“内化”达到“守恒”的过程。即:通过外部的操作活动向内部的智力转化的过程。“守恒”就是学生能牢固地掌握概念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并能根据概念的内涵去辨认、去确定适合概念的外延。

基于儿童形成概念的基本过程,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环节。首先,学生用不同数量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在活动中,利用数形结合把抽象的概念直观化,让学生感知学习的具体对象。同时,教师还要启发学生思考,找到概念的本质属性。所以,我在这里抛出问题“不同的正方形个数,有的只能拼成一种长方形,有的可以拼成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长方形,这是为什么呢?”,进一步培养学生深入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

在概念的引入阶段,组织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逐步发现一个数的因数个数的特征:有的数只有2个因数,有的数有2个以上的因数,使“质数”的概念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在这个阶段,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充分地表达观点,尝试把概念的本质属性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进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最后,通过不同类型的练习,达到概念的巩固和运用。

纵观本节课,学生经历了一个“感知——表象——概念”的学习过程,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在老师的问题引导下,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最终获得质数与合数的概念。

《找质数》教学反思4

《找质数》一课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中的一课,在教学中,我跳出了教材对新思想的束缚,体现以“以人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实际状态出发,通过操作、讨论、归纳,经历了知识的发现和探究过程,从中也体验了解决问题的喜悦或失败的情感。

一、学生参与面广,学习兴趣浓。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为此,在教学中,我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如:让学生利用学具去摆拼,用“2、3、4……11个小正方形分别可以拼成几种长方形的方法去体验质数与合数的不同之处,以操作代替教师讲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全班同学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课堂气氛愉快热烈,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牢固,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在课堂上学生是“主角”,教师只是一个“配角”,最大限度地把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学生,使每个学生都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充分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中除了给学生动手拼摆的机会,还让学生结合因数给那些数字分类。尽管学生可能分类标准不一样,但他们都能把只有两个因数的分在一类,这样教师就 ……此处隐藏1391个字……大家帮助他们想想还有其他设计方案吗?

师:哪个组也遇到了与他们组同样的困难?

(板书:29、7、13、17。)

师:为什么它们只有一种设计方案呀?(它们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板书:29、7、13、17的因数。

师:指合数说,为什么它们不是一种设计方案?(它们都有两个以上约数)

师:如果重新比赛,让你们自己选择小正方形的个数,你们肯定不会选择哪些数?为什么不选择11、29、7、13、17呢?(因为它们只有两个因数)

师:看来你们选择的标准是根据数的因数的个数,我这还有几袋小正方形,(出示信封1-12),请你马上写下它们的因数。

板书可能的情况:1:1

2:1,2

3:1,3

·······

12:1,2;2,6;3,4;

师:请你仔细观察每个数因数的特点,并把这些数分类。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后学生汇报的情况是:①按数自身奇偶性分类②按因数个数的奇偶性分类③按因数的个数分类。)

师:根据第③种分类的方法,移动1~12这些数,将出现下面的分类。

板书: 1 2 4

3 6

5 8

7 9

11 10

12

师:你能给这两类数取个名字吗?

(学生起名,师提出质数与合数并板书)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质数、合数?

师:你们按因数的个数可以把这些数分成质数与合数,“1”怎么办呢?

板书:“1”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师:你现在能迅速判断出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了吗?

(媒体出示一组数据)

师:组内商量商量,你们组喜欢挑质数就把质数挑出来,喜欢挑合数就把合数挑出来。看哪个组挑的又快又准。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如下:质数: 2、3、23、31、37、41、47;合数:25、33、49、51、63、74、36、70;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1)

师:你们为什么都不挑1呀?

师:(拿着1)1放在这边行吗?(指质数)放在这边行吗?(指合数)怎么办?为什么?

师:刚才我发现有的组在选择合数时判断得非常快,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经验吗?

生:一个数的因数除了1和它本身,再找到第三个因数就可以判断出这个数是合数。

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质数和合数,接下来利用刚学过的知识做一个游戏,高兴吗?

(二) 游戏活动

1、 猜电话号码

师:下面我们搞一个猜电话号码的活动,每个同学先听清楚要求,根据老师提示的要求从左到右写数,并认真做好记录。下面活动开始:

⑴10以内最大的既是偶数又是合数。

⑵10以内最小的既是质数又是奇数。

⑶10以内最小的质数。

⑷10以内最大的质数。

⑸10以内最小的合数。

⑹这个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⑺10以内最大的偶数。

⑻10以内最大的既是奇数又是合数。

(学生汇报:电话号码是83274189)

2、 自我介绍

师:下面做的活动是自我介绍。根据自己的学号说说这个数的特性,能说多少就说多少?如:我是1号,1是奇数,它既不是奇数又不是合数;我是9号,它是自然数,整数,是奇数,又是合数。

(学生开展小组内的自我介绍,然后安排班内的交流)

我是20号。它是偶数,也是合数,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5整除。

(三)小结与质疑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要问的?

(四)动脑筋出教室

师:请最特殊的数出教室(1号)请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出教室;请质数出教室;请既是偶数又是合数的出教室。

五、教学反思

“找质数”这一部分知识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不多,所以学生十分困难用自己的经验进行知识的建构。因此,为了在教学中使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质数、合数的概念,本节课的设计以数学活动为主。

在数学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归纳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证明,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及数学结论的确切。

《找质数》教学反思8

《找质数》这一部分知识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不多,所以学生十分困难用自己的经验进行知识的建构。因此,为了在教学中使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质数、合数的概念,本节课的设计以数学活动为主。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实际的情况,本节课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质数和合数,教学难点是正确判断质数和合数。

教学中,在讲解难点时,我主要是让学生自己探索,通过拼长方形的方法找到1——12的因数,之后让学生观察这些数的因数的特点,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质数和合数。

而在突破难点上,我先引导学生总结出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条件:除了1和本身外,是不是有第三个因数,如果有就是合数,如果没有就是质数。在学生认识这一点后,我便出示练习一,在练习一中的大部分数都是2、3、5的倍数,同时在学生汇报材料答案时,我又引导学生总结出找第三个因数的方法即根据2、3、5倍数的特征去找。在完成这个练习后,学生就掌握了找第三个因数的方法,也等于掌握了判断一个数是质数或合数的方法。

本节课的不足:结合本节课的教学情况分析,本节课的第一个环节“用拼长方形”的方法找因数花费了太多时间,这直接导致后面的课有点紧,针对该问题,我觉得可以把这一活动放在课前预习,让学生在预习时先完成,然后再在课堂上交流。

《找质数》教学反思9

在《找质数》的教学中,我跳出了教材的束缚,体现以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如:让学生利用学具去摆拼,用“2、3、4……12个小正方形分别可以拼成几种长方形的方法去体验质数与合数的不同之处,以操作代替教师讲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全体同学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课堂气氛愉快热烈,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牢固,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另外,课堂教学中我还认识到:学生是“主角”,教师只是“配角”。教学中应把大量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学习、讨论、观察,思考的机会。因此,在教学中,我除了给学生动手拼摆的机会,还让学生把几个数(如2、3、4、5、6、7、8、9、10、11、12等)进行分类。尽管学生可能分类标准不一样,但他们都能把只有两个因数的数分在一类,把含有2个以上的因数的数放在一起。这样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导学生说出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合数与质数。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找质数》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